你身边的法律顾问
服务热线:400-668-6166
手机站

扫描二维码

进入手机站

200余万人参加16人被判刑,传销活动的法律特征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5.02.14 14:38:59
近日,一起涉及200余万人、16人被判刑的特大传销案再次将传销活动的危害性和法律制裁的严厉性推向公众视野。此案不仅揭示了传销活动的巨大规模和恶劣影响,也凸显了法律对传销犯罪的严厉打击态度。

200余万人参加16人被判刑

  2017年12月,以时某为首的犯罪团伙在江苏盐城策划并成立了一个名为“亚泰坊”的传销组织。

  该组织以虚假宣传为手段,打着投资理财的幌子,通过会议、培训、路演、微信群等多种方式吸引参与者。

  截至2018年6月,平台共有41万余个会员账号,层级数量达到108层,累计收取会员费超过6亿元人民币。

  近日,江苏省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对一起特大传销案件作出一审宣判。

  此案件涉及的金额高达8亿余元,涉案的16名。

  被告人因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刑期从六年十个月至二年不等,并被处以不同数额的罚金。

  此外,法院依法没收了涉案的赃物、账款、孳息及犯罪工具。

传销活动的法律特征有哪些?

  传销活动,作为一种非法的经营模式,具有一系列鲜明的法律特征,这些特征使得传销活动得以迅速蔓延并造成严重危害。

  1、组织性

  传销活动通常具有层级分明的组织结构,成员通过发展下线人员来获取利益,形成金字塔式的网络人际链。这种结构使得传销活动能够迅速扩大规模,同时增加了打击的难度。

  2、复杂的计酬方式

  传销的本质并不在于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而是通过不断发展新的下线人员来获取非法利益。传销组织通常会设置复杂的计酬模式,如根据发展下线人员的数量、级别或下线人员所缴纳的费用等来计算上线人员的报酬。

  3、要求缴纳费用

  传销活动通常要求参加者缴纳一定费用或购买指定的商品、服务,以此获得加入资格。然而,这些费用往往被用于支付上线人员的报酬,而非用于实际的经营活动。

  4、欺诈性

  传销活动通常以高额回报为诱饵,通过虚假宣传、夸大产品功效等方式欺骗参与者。实际上,传销组织并不提供真实的商品或服务,而是利用参与者的贪念和无知来骗取钱财。

  5、隐蔽性

  为了逃避法律制裁,传销组织通常会采取隐蔽的手段开展活动。例如,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平台进行线上宣传和招募,使用虚假的身份信息、伪造的证件等来掩盖其非法本质。

传销犯罪一般判多少年?

  对于传销犯罪,法律的制裁是严厉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传销犯罪的判刑年限主要取决于犯罪情节的严重程度。

  1、一般情节

  对于组织、领导传销活动,但情节尚不构成特别严重的犯罪分子,通常会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罚金的具体数额根据犯罪所得和情节严重程度来确定。

  2、情节特别严重

  若传销活动涉及金额巨大、发展人员众多、造成严重后果等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况,犯罪分子可能会面临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惩罚,并处罚金。此外,若传销活动构成其他犯罪,如非法经营罪、诈骗罪等,还将依据相关法律进行数罪并罚。

  值得注意的是,传销犯罪不仅涉及刑事责任,还可能引发民事责任。例如,因传销活动导致的财产损失,受害者可以向传销组织及其成员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损失。

相关阅读更多>>
  • 串通投标与合同欺诈在法律上有哪些不同?
    串通投标与合同欺诈在法律上的主要区别在于定义、行为方式、主体、法律后果等方面,若恶意串通如果骗取受害人的财产数额较大的,构成合同诈骗罪。接下来就让法头条的小编来带你们了解一下吧。...
    时间:2025.02.06
  • 合同欺诈如何界定法律责任?
    合同欺诈是指在合同的订立过程中,一方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式,使对方基于错误的认识而签订合同的行为。对于此类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都有明确的规定来界定法律责任。...
    时间:2025.01.24
  • 2025年合同担保合同欺诈法律后果?
    合同担保中的欺诈行为会导致一系列法律后果,包括但不限于合同无效、赔偿损失等。根据现行法律法规,对于合同欺诈的行为有着明确的规定与处罚措施。...
    时间:2025.01.13
  • 2025篡改合同构成合同欺诈吗?
    篡改合同是违法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因此,擅自对合同进行篡改,改动内容无效或导致合同无效,该行为违反了法律规定,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关于“2025篡改合同构成合同欺诈吗?”的相关问题,...
    时间:2025.01.10
  • 2025合同欺诈行为的处罚标准是什么?
    合同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以订立合同为手段,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这种行为表现为合同当事人一方为了获取非法利益,故意捏造虚假情况,或歪曲、掩盖真实情况,使相对人陷入错误认识,并因此作出不合真意的意思表示,进而订立、履行合同。关于“2025合同欺诈行为的处罚标准是什...
    时间:2025.01.05
  • 2025合同欺诈赔偿的最新规定是什么?
    2025年合同欺诈赔偿的最新规定主要依据《民法典》来确定。关于“2025合同欺诈赔偿的最新规定是什么?”的相关问题,法头条法务整理了相关资料,听听法头条法务给出了哪些意见吧。...
    时间:2025.01.01
  • 合同欺诈该如何赔付?
    合同欺诈是指合同一方当事人故意隐瞒真实情况,或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从而与之签订或履行合同的行为。这是一种不道德和非法的行为,它破坏了合同的公平性和诚信原则。关于“合同欺诈该如何赔付?”的相关问题,法头条法务整理了相关资料,听听法头条法务给出了哪些意见吧。...
    时间:2024.12.26
  • 2025年合同欺诈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合同欺诈的立案是一个综合考量数额、行为以及情节严重性的过程。合同欺诈是指在交易过程中,一方当事人有意向另一方提供虚假信息,或者有意识地对某些重要事实进行隐瞒,其最终目的在于诱导对方产生错误的见解和决策,从而与之签订或履行合同。接下来法头条将在本文将为您介绍“2025年合同欺诈的立案标准是什么?”的相关知识...
    时间:2024.12.12
  • 合同欺诈案可以自诉吗?
    合同欺诈案不可以自诉,因为合同诈骗犯罪不属于自诉案件范畴。如果遭遇了合同欺诈行为,建议受害人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并配合公安机关的调查工作,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接下来法头条将在本文将为您介绍“合同欺诈案可以自诉吗?”的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时间:2024.12.07
  • 合同欺诈报警有没有用?
    遇到合同欺诈报警是有用的。受害者应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并积极配合公安机关的调查工作。在报警前,受害者应尽可能收集与合同欺诈相关的证据,如合同文本、交易记录、聊天记录等。关于“合同欺诈报警有没有用?”的相关问题,法头条法务整理了相关资料,听听法头条法务给出了哪些意见吧。...
    时间:2024.11.29
遇到法律问题,上法头条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

Copyright © 2025 法头条 厦门大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闽ICP备2021008539号

全国律师咨询热线电话:400-668-6166 网站地图

法头条
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