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的法律顾问
服务热线:400-668-6166
手机站

扫描二维码

进入手机站

马力宏律师

2024年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与伪证罪区别在哪?

发布时间:2024.08.15 17:47:07
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与伪证罪在定义、行为对象、犯罪主体、行为方式、犯罪客体以及法律责任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区别。在司法实践中,需要根据具体案情和相关法律规定准确区分和认定这两个罪名。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伪证罪”的相关问题。

2024年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与伪证罪区别在哪?

  2024年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与伪证罪在多个方面存在显著区别,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定义与行为对象

  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是指在诉讼活动中,唆使、协助当事人隐匿、毁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行为。此罪的行为对象不仅包括刑事诉讼中的证据,也包括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的证据。

  伪证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伪证罪的行为对象仅限于刑事诉讼中的证据,且行为主体为特殊主体,即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

  二、犯罪主体

  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这包括与当事人共谋或受当事人指使的任何自然人。

  伪证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只能是在刑事诉讼中的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这些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具有特定的职责和义务,因此其作伪证的行为具有更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三、行为方式

  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行为方式包括唆使、协助当事人隐匿、毁灭、伪造证据。这些行为可以是在诉讼活动中,也可以是在诉讼前。毁灭证据是指将证据销毁、彻底破坏,使其完全丧失证据作用;伪造证据是指制造虚假的证据或对现有证据进行篡改。

  伪证罪:行为方式是在刑事诉讼中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这些虚假行为必须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进行,且意图陷害他人或隐匿罪证。

  四、犯罪客体

  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司法机关正常的诉讼活动,包括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这些活动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伪证罪:侵犯的客体同样是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但更侧重于刑事诉讼的公正性和准确性。伪证行为会严重干扰刑事诉讼的正常进行,导致司法判决的错误或不公。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零七条

  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司法工作人员犯前两款罪的,从重处罚。

伪证罪会受到什么处罚?

  伪证罪会受到的处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五条的规定,具体如下:

  一、基本处罚

  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二、加重处罚

  如果伪证行为情节严重,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这里的“情节严重”可能包括伪证行为导致错判、造成重大社会影响、多次作伪证等情况。

  三、伪证罪的定义与构成要件

  伪证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上述特定人员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出虚假的证明、鉴定、记录、翻译,其目的在于陷害他人或隐匿罪证。构成要件包括:

  客体要件:伪证罪侵犯的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即影响了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

  客观要件:伪证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刑事侦查、起诉、审判中,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作虚假的证明、鉴定、记录、翻译的行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

  主体要件:伪证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只能是在刑事诉讼中的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

  主观要件:伪证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故意,即明知自己作伪证的行为会妨害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零七条

  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司法工作人员犯前两款罪的,从重处罚。

  以上则是关于“伪证罪”的详细内容,法头条小编已经在上文中进行了讲解,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要是您在这方面还有疑问的话,可以直接来电咨询我们法头条的在线律师。

相关阅读更多>>
  • 寻衅滋事罪立案标准与量刑标准有那些?
    在日常生活中,寻衅滋事的行为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社会秩序。寻衅滋事罪的立案标准与量刑标准关乎法律的公正执行,以及对违法者的恰当惩处,同时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了解这些标准,能让我们更好地认识法律的界限,保护自身权益。...
    时间:2025.09.04
  • 缓刑申请外出打工条件是什么?
    缓刑制度作为刑罚执行的人性化设计,既给予犯罪者改过自新的机会,也对其行为自由设定了严格边界。下面小编将从法律规范与现实影响两个维度,系统解析缓刑申请外出打工的条件及三代人影响问题。...
    时间:2025.09.04
  • 缓刑三年是什么意思还要坐牢吗?
    缓刑制度是现代刑事司法中兼顾惩罚与改造的重要措施,其核心在于通过附条件的暂缓执行刑罚,为犯罪分子提供自我修正的机会。公众对缓刑的法律性质、执行方式及社会影响存在诸多误解。下面小编将系统解析缓刑三年的法律内涵,帮助公众正确理解这一制度。...
    时间:2025.09.04
  • 免于刑事处罚的条件是什么?
    在刑事司法实践中,免于刑事处罚是司法机关对特定犯罪行为人作出的特殊处理方式。避免对轻微犯罪者过度追责,又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下面小编将围绕免于刑事处罚的条件及免于刑事处罚是否有案底两大核心问题展开分析,为公众提供清晰的法律认知框架。...
    时间:2025.09.03
  • 诽谤他人名誉如何追究刑事责任?
    在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今天,名誉权作为公民人格权的核心内容,其保护面临新挑战。诽谤行为不仅损害个人社会评价,更可能引发网络暴力、群体对立等社会问题。下面小编将从刑事责任追究路径与立案标准两个维度,系统解析诽谤行为的法律边界。...
    时间:2025.09.02
  • 缓刑多久可以开无犯罪记录证明?
    在司法实践中,缓刑作为刑罚执行的特殊方式,常引发公众对犯罪记录认定的误解。部分人认为缓刑考验期满后即可消除犯罪记录。下面小编结合最新司法解释与实务操作,系统梳理缓刑与无犯罪记录证明的开具问题,为公众提供权威指引。...
    时间:2025.09.02
  • 民间集资1000万判几年?
    民间集资行为若触及法律红线,可能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或集资诈骗罪。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民间集资”的相关问题。...
    时间:2025.09.01
  • 2025年民事案件追诉期限与追诉时效?
    民事案件的追诉期限与时效规则是法律程序中的核心问题,直接影响权利人能否通过司法途径获得救济。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追诉期”的相关问题。...
    时间:2025.09.01
  • 女子花4万多元找黄牛加价买到假门票,黄牛行为会判刑吗?
    近日,人民法院审结一起演唱会门票诈骗案,被告人梁某以代购刀郎演唱会门票为名,骗取六名受害人六万余元,最终因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两个月。下面小编将从刑事责任与行政处罚双维度,解析黄牛行为的法律定性及消费者维权路径。...
    时间:2025.09.01
  • 台球女运动员和女裁判被人用AI造黄谣,造谣者会怎么处罚?
    近日,台球女运动员与女裁判先后遭遇AI伪造淫秽视频传播,事件直指法律对技术犯罪的规制空白。下面小编将从多方面入手,解析AI造黄谣的定罪逻辑与处罚标准。...
    时间:2025.09.01
遇到法律问题,上法头条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

Copyright © 2025 法头条 厦门大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闽ICP备2021008539号

全国律师咨询热线电话:400-668-6166 网站地图

法头条
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