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
- A~G
- H~L
- M~T
- U~Z
2024年司法拍卖几次可以以物抵债?
2024年司法拍卖几次可以以物抵债?
在2024年,关于司法拍卖几次可以以物抵债的问题,主要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拍卖、变卖财产的规定》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一般来说,司法拍卖的流程与以物抵债的规定如下:
一、司法拍卖流程
首次拍卖:法院首先会对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进行首次拍卖。
流拍处理:
如果首次拍卖流拍(即无人竞买或竞买人的最高应价低于保留价),申请执行人或其他执行债权人可以申请以该次拍卖所定的保留价接受拍卖财产,即所谓的“以物抵债”。
如果首次流拍后无人申请以物抵债,法院会在六十日内进行第二次拍卖。
第二次拍卖如果仍然流拍,且拍卖的财产是不动产或者其他财产权,申请执行人或其他执行债权人拒绝接受或者依法不能交付其抵债的,法院会在六十日内进行第三次拍卖。
二、以物抵债的规定
以物抵债的时机:
在每次拍卖流拍时,申请执行人或其他执行债权人都可以申请以物抵债。
特别地,对于不动产或其他财产权,如果经过两次拍卖仍然流拍,且符合特定条件(如申请执行人拒绝接受或依法不能交付抵债),则可能进入第三次拍卖,但第三次拍卖后通常也会考虑以物抵债。
以物抵债的自愿性:
以物抵债必须基于债权人的自愿申请或同意,法院不得强制债权人接受以物抵债。
以物抵债的程序:
如果债权人申请以物抵债,法院会依据相关规定办理抵债手续,包括财产的权属转移等。
三、降价拍卖与以物抵债
关于降价拍卖,法律规定是每次流拍后,可以在上次拍卖底价的基础上降价一定比例(如20%以内)进行下一次拍卖。然而,降价与否以及降价的具体幅度,在实际操作中可能根据具体情况有所调整。对于申请执行人来说,如果降价后的拍卖底价仍然高于其申请执行的价款,可以选择申请降价拍卖;如果降价后低于申请执行的价款,则可以选择不同意降价拍卖并考虑以物抵债。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拍卖、变卖财产的规定》 第二条
人民法院对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进行变价处理时,应当首先采取拍卖的方式,但法律、司法解释另有规定的除外。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拍卖、变卖财产的规定》 第三条
人民法院拍卖被执行人财产,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拍卖机构进行,并对拍卖机构的拍卖进行监督,但法律、司法解释另有规定的除外。
司法拍卖的物品是用来还债的吗?
司法拍卖的物品确实是用来还债的。司法拍卖是指人民法院在裁判文书生效后,当债务人确无能力履行义务时,通过司法程序对债务人的相关资产进行评估、鉴定、公开拍卖,由出价高者购买,所得款项用于清偿债权人的债权。这一过程旨在妥善平衡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利益,同时避免司法公信受损。
具体来说,司法拍卖的物品多数来自逾期不偿还或者无力偿还债务的债务人,这些物品被法院依法拍卖用于清偿剩下的债务。司法拍卖的流程包括拍卖前的查封和估值、第一次拍卖(通常在拍卖前十五天内公告)、以及可能的第二次或第三次拍卖。在拍卖过程中,竞买人需要预交保证金,并按照拍卖公告中的规定参与竞拍。如果竞拍成功,竞买人需要支付拍卖款项,并办理相关过户手续。如果竞拍失败,保证金通常会在拍卖结束后退还。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拍卖、变卖财产的规定》 第二条
人民法院对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进行变价处理时,应当首先采取拍卖的方式,但法律、司法解释另有规定的除外。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拍卖、变卖财产的规定》 第三条
人民法院拍卖被执行人财产,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拍卖机构进行,并对拍卖机构的拍卖进行监督,但法律、司法解释另有规定的除外。
以上则是关于“司法拍卖”的详细内容,法头条小编已经在上文中进行了讲解,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要是您在这方面还有疑问的话,可以直接来电咨询我们法头条的在线律师。
-
在民间借贷活动中,借条作为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重要凭证,其法律效力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权益保障。规范的借条不仅能明确双方权利义务,还能在纠纷发生时提供有力证据。而借条的诉讼时效问题,也影响着债权人能否通过法律途径实现债权。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借条限制”的相关问题。...时间:2025.08.20
-
2025年老赖黑名单的取消时间取决于失信行为的纠正情况及法律程序。根据现行规定,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保留期限通常为2年,但若存在暴力抗拒执行、多项失信行为等严重情节,期限可延长至5年。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失信黑名单”的相关问题。...时间:2025.08.20
-
在当今网络借贷日益普及的时代,因各种原因导致网贷欠钱不还的情况时有发生,当这一矛盾激化,仲裁便可能成为解决纠纷的途径之一。那么,网贷欠钱一旦被仲裁会怎么样呢?下面小编将从多个角度为大家详细解读。...时间:2025.08.20
-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个人因经营失败、重大疾病或意外事件陷入债务困境的现象日益普遍。个人破产制度作为债务清理与信用修复的法律机制,为诚实而不幸的债务人提供了重生机会。下面小编将从申请条件、程序及债务处理三个维度,系统解析个人破产的法律框架。...时间:2025.08.20
-
在法治社会建设中,执行信息公开制度是保障司法透明、维护社会诚信体系的重要基石。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作为全国统一的司法执行信息公示平台,为公众提供了便捷的查询渠道。随着信用修复需求的增长,如何合法、高效地消除已履行的执行信息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时间:2025.08.19
-
单纯无力偿还40万债务并不构成犯罪行为,但债务人仍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即使因无力偿还而承担刑事责任,其民事赔偿责任也不会因此消除。在面对债务纠纷时,债务人应积极与债权人沟通协商,制定合理还款计划,以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和纠纷。...时间:2025.08.14
-
在现代社会,个人信用状况越来越受到重视,限制高消费作为一种法律执行措施,不仅影响被执行人本身的消费行为,还可能对其家庭成员产生一定影响。特别是在子女参与公务员、事业单位等公职考试时的政审环节,父母的信用状况可能成为关注焦点。...时间:2025.08.02
-
李女士因委托妹夫通过支付宝转账2万元归还朋友借款,却因收款方同名同姓且账号后缀被隐藏,误将款项转入陌生人李先生的账户。发现错误后,李女士立即联系支付宝客服协调,并多次与李先生沟通,但对方不仅拒绝还款,还删除收款记录、否认收到款项。经法院审理,最终判决李先生构成不当得利,需返还2万元及利息。下面小编为您详...时间:2025.07.30
-
近日,发生一起“存款清零”事件:康某存入银行的35万元用于儿子结婚,取款时却发现账户余额为零。经调查,银行因康某曾为他人借款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擅自扣划其存款用于偿还债务。这一事件引发公众对“银行违法划扣”和“连带担保责任范围”的双重关注。下面小编将从法律实务角度,结合法律及典型案例,解析银行违法划扣存款...时间:2025.07.30
-
2025年,我国限制高消费政策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结合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需求,对限制范围、执行标准及权利救济机制作出明确规范。...时间:2025.07.28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