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
- A~G
- H~L
- M~T
- U~Z
2024年哪些情况不适用取保候审条件?
2024年哪些情况不适用取保候审条件?
2024年,不适用取保候审的条件主要基于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性质、社会危险性以及案件的具体情况。根据公开发布的信息和相关法律法规,以下情况通常不适用取保候审:
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嫌疑人:
这类犯罪嫌疑人因其行为对社会治安造成了严重破坏,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因此不得取保候审。
犯罪性质恶劣、情节严重的犯罪嫌疑人:
对于犯罪性质恶劣、情节严重的情况,考虑到犯罪嫌疑人可能再次实施犯罪或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通常不予取保候审。
累犯和犯罪集团的主犯:
累犯因其有再次犯罪的历史记录,而犯罪集团的主犯在犯罪活动中起主导作用,两者均具有较高的再犯风险,因此不得取保候审。
以自伤、自残方法逃避侦查的犯罪嫌疑人:
这类犯罪嫌疑人通过自伤、自残等手段试图逃避法律制裁,表明其缺乏悔罪态度,且具有较大的社会危险性,因此不得取保候审。
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暴力犯罪以及其他严重犯罪的犯罪嫌疑人:
这些犯罪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或严重侵害他人权益,犯罪嫌疑人可能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因此不适用取保候审。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情况仅为不适用取保候审的一般条件,具体是否适用还需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判断。
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取保候审的条件与执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当取保候审时间到期后还可以继续申请取保候审吗?
当取保候审时间到期后,一般不可以继续申请取保候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取保候审在案件的侦查、检察、审判的不同阶段可以分别采取,但在同一个阶段,取保候审已到期,不能再重新办理,且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取保候审即将到期的,执行机关应当在期限届满十五日前书面通知决定机关,由决定机关作出解除取保候审或者变更强制措施的决定。
具体来说,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在取保候审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并通知被取保候审人和有关单位。
因此,当取保候审时间到期后,公安机关或司法机关应当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决定是解除取保候审还是变更强制措施。如果需要继续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可能会选择监视居住、逮捕等其他方式,而不是继续取保候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取保候审的条件与执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以上则是关于“取保候审”的详细内容,法头条小编已经在上文中进行了讲解,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要是您在这方面还有疑问的话,可以直接来电咨询我们法头条的在线律师。
-
70岁以上老人犯罪后,虽然可能被判刑,但在量刑上会给予一定的宽宥。子女一般无需为老人的犯罪行为承担民事责任,除非存在继承遗产等特殊情形。这些规定体现了我国法律对老年人犯罪的特殊考量,以及对“罪责自负”原则的坚持。...时间:2025.08.17
-
5岁女童在车内调节座椅时,意外挤压致后排2岁弟弟窒息身亡。事件引发社会的广泛讨论。家长以车辆设计缺陷为由起诉车企索赔200万元,最终法院驳回诉求。下面小编详细分析家长责任及索赔依据,厘清监护义务与产品责任的边界。...时间:2025.08.15
-
在现代社会,高铁以其便捷、快速的特点,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选择。但对于老赖,也就是失信被执行人而言,乘坐高铁并非一项理所当然的“特权”,而是受到法律的严格规制。老赖们若想恢复正常出行权利,唯有积极履行法律义务。...时间:2025.08.14
-
110报警电话作为紧急求助的生命线,其畅通性直接关系到公民人身财产安全。但近年来恶意拨打110事件频发,部分行为人因多次占用公共资源、干扰公安机关正常工作秩序,最终被追究刑事责任。下面小编为您带来更加细致的内容解读。...时间:2025.08.14
-
入室盗窃严重扰乱社会秩序,侵害公民权益。2025年对入室盗窃的判刑标准,依据盗窃数额及情节严重程度而定。大家应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法律法规,共同维护社会安全与稳定。若对相关法律规定有疑问,可咨询当地司法机关或专业法律人士。...时间:2025.08.13
-
亲密关系中一方自杀而另一方未履行救助义务的案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辽宁女子因情感纠纷跳河,男友未报警、未施救且事后销毁证据,最终被法院判决承担30%民事赔偿责任。当行为人负有法定或先行行为引发的救助义务时,其消极不作为可能构成侵权甚至犯罪。...时间:2025.08.13
-
在网络时代,开设赌场的形式愈发多样,其中网络开设赌场因其隐蔽性、传播广等特点,严重扰乱社会秩序与经济稳定。2025年,关于网络开设赌场在法律层面有着明确且细致的规定,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解读。...时间:2025.08.12
-
随着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社会公众法律意识的提高,对侵犯个人隐私行为的打击力度也在不断加大。本文详细介绍了2025年侵犯个人隐私的法律判罚标准和投诉途径,希望能够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法律权益和维权方式。...时间:2025.08.10
-
取保候审后的法律后果及坐牢几率取决于案件的具体情况和法院的最终判决。而取保候审期间手机是否会被监控,则取决于案件的性质和司法机关的判断。在面临取保候审的情况时,犯罪嫌疑人应充分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积极配合司法机关的调查和审判工作。...时间:2025.08.09
-
近日,江苏扬州一三甲医院医生在小区内持弓箭射杀流浪猫的事件引发社会热议。下面小编将从法律视角解析射杀流浪猫与持有弩箭的合法性边界,结合现行法规与司法实践,探讨行为定性及法律后果。...时间:2025.08.08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