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
- A~G
- H~L
- M~T
- U~Z
2024年刑事诉讼中刑事自诉有多少种?
2024年刑事诉讼中刑事自诉有多少种?
2024年刑事诉讼中刑事自诉案件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类型:
一、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这类案件与被害人的人格利益直接相关,具体包括:
侮辱、诽谤案: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依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依据《刑法》第二百五十七条第一款)。
虐待案:但被害人没有能力告诉或者因受到强制、威吓无法告诉的除外(依据《刑法》第二百六十条第一款)。
侵占案(依据《刑法》第二百七十条)。
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所谓轻微刑事案件,是指犯罪事实、情节较为轻微,可能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以及拘役、管制等较轻刑罚的案件。这类案件强调被害人的举证责任,自诉能否成立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被害人有无证据或者证据是否充分。具体案件类型包括:
故意伤害案(轻伤)(依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一款)。
非法侵入住宅案(依据《刑法》第二百四十五条)。
侵犯通信自由案(依据《刑法》第二百五十二条)。
重婚案(依据《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
遗弃案(依据《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案,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依据《刑法》分则第三章第一节)。
侵犯知识产权案,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依据《刑法》分则第三章第七节)。
属于《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对被告人可能判处3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案件。
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
这类案件要求被害人有证据证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且已经向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提出控告,但后者未予追究。这类案件的具体认定通常依据相关司法解释和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的书面决定(如不立案、撤销案件、不起诉等决定)。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条
自诉案件包括下列案件:
(一)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
刑事诉讼自诉需要什么条件?
刑事诉讼自诉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一、自诉人条件
适格的自诉人:自诉人必须符合自诉的主体条件,仅限于被害人、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当被害人死亡、丧失行为能力或者因受强制、威吓等原因无法告诉或不能亲自告诉时,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向人民法院起诉。
二、明确的被告人和诉讼请求
明确的被告人:自诉人在提起诉讼时需要明确提出控诉的对象,包括被告人的姓名、性别、住址、工作单位等个人情况,以便法院通知被告人应诉。
具体的诉讼请求:自诉人必须提出具体的诉讼请求,即明确指出自己所寻求的救济方式及具体主张。
三、案件范围
属于自诉案件范围:案件必须属于法律规定的自诉案件范围,包括告诉才处理的案件、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以及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
四、证据条件
充分的证据:自诉人必须提供能够证明被告人犯有被指控的犯罪事实的证据。证据是任何法律诉讼中的核心要素,缺乏足够证据的法律诉讼将难以获得公正的裁决。
五、管辖条件
受诉人民法院有管辖权:该自诉案件应由其所属地的人民法院受理并进行审理,而非其他法院。一般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行使管辖权,如果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审判更为适宜的,可以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六、其他条件
在追诉时效期限内提出:自诉应当在法律规定的追诉时效期限内提出,超过追诉时效期限的,法院将不予受理。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条
自诉案件包括下列案件:
(一)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
以上则是关于“刑事自诉”的详细内容,法头条小编已经在上文中进行了讲解,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要是您在这方面还有疑问的话,可以直接来电咨询我们法头条的在线律师。
-
全风险代理(又称“胜诉付费”模式)作为律师服务收费的创新形式,近年来在民事案件中逐渐普及。其核心特征为律师仅在案件胜诉或达成约定结果后收取费用,败诉或未达目标时则不收费。然而,该模式的合法性及收费标准始终是当事人与律师行业关注的焦点。...时间:2025.07.23
-
近日,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第三审判庭内“工行南宁分行2.5亿存款失踪案”一审开庭,这场因“高息理财”引发的巨额资金纠纷,在案发3年后进入司法终局阶段,该案也将“储户该不该担责”以及“银行该不该担责”的争议推向高潮。接下来本文将从法律的角度出发,为大家详细解读此案件的责任归咎。...时间:2025.07.16
-
非法占用林地罪是指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林地,改变被占用林地用途,数量较大,造成林地大量毁坏的行为。非法占用林地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不仅侵犯了国家的林地管理制度,还破坏了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犯非法占用林地罪的,将依据法律规定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关于“非法占用林地罪的立案标准具体有哪些?”的相关...时间:2025.07.01
-
微信是是国内使用人数最多的社交软件,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微信。微信号中有很多个人的信息资料和隐私,贩卖微信号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不法分子会利用微信的个人信息做违法行为,例如诈骗、网赌等,贩卖微信号是违法的,具体定罪处罚需结合犯罪情节和严重程度。...时间:2025.06.09
-
在司法实践中,诉讼作为解决纠纷的重要途径,其公正性与真实性至关重要。有时会出现一方当事人通过虚构事实、伪造证据等手段提起诉讼,意图损害对方合法权益的情况,这便涉及虚假诉讼罪的问题。虚假诉讼行为不仅严重扰乱司法秩序,还可能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破坏社会诚信体系。...时间:2025.05.29
-
司法实践中,一审法院判决错误可能影响当事人合法权益。为保障公正,法律赋予当事人救济途径,并明确错案追责机制。下面小编将结合现行法律框架,系统阐述一审判决错误的救济方式及错案追责程序,为当事人提供行动指引,同时强化司法人员责任意识,推动审判质量提升。...时间:2025.05.24
-
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是指被害人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时,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依法提起民事赔偿请求的制度。其赔偿范围包括物质和精神损失,而赔偿标准主要依据《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来定,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知识,供大家参考一下。...时间:2025.05.13
-
在司法程序中,“立案”标志着案件正式进入法律处理流程,是启动诉讼或侦查程序的关键节点。当事人常困惑于立案的判定标准及后续撤案的可能性。下面小编将从立案的法定条件与撤案的适用情形两方面,结合法律规范与程序逻辑,解析司法实践中“立案”的认定规则及撤案的合法路径。...时间:2025.05.13
-
偷录手机通话,在法律上通常被视为一种对他人通信隐私的干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他人的通信隐私。因此,未经对方同意而偷录手机通话,可能构成对他人隐私权的侵犯。关于“偷录的手机通话录音能够当做证据吗?”的相关问...时间:2025.05.12
-
当个人面临刑事指控或调查时,为了确保其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及时聘请刑事辩护律师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分析,在哪些情况下应当考虑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并引用相关法律法规作为依据。...时间:2025.05.1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