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
- A~G
- H~L
- M~T
- U~Z
商标法对淡化驰名商标的行为如何规制?
商标法对淡化驰名商标的行为如何规制?
根据《商标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淡化驰名商标的行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制:
1. 禁止擅自使用与驰名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标识:他人在非类似商品或服务上使用与驰名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标识,误导公众,致使驰名商标所有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的,构成商标淡化行为,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2. 明确规定了商标淡化的判断标准:包括但不限于该商标的显著性和知名程度、被诉侵权标识与驰名商标的相似程度、是否可能导致相关公众误认或认为两者存在某种关联等。
3. 提供了相应的救济措施:驰名商标所有人有权请求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偿损失等。法院也可以根据情况判令侵权人承担停止侵权、消除影响、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十三条第三款:“就不相同或者不相类似的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已经注册的驰名商标,误导公众,致使该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一款第二项明确规定了商标淡化行为的认定条件。
驰名商标的认定标准有哪些?
驰名商标是指在为相关公众广为知晓并享有较高声誉的商标,其认定具有严格的法定标准和程序。驰名商标的认定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 商标在相关公众中的知晓程度:商标需在相关商品或服务领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被广大消费者所知晓。
2. 商标的使用持续时间及任何宣传工作的持续时间、程度和地理范围:商标的使用历史越长,宣传推广力度越大、覆盖地域越广,则更可能被认定为驰名商标。
3. 商标作为驰名商标受保护的记录:包括在国内外已获得驰名商标保护的情况,以及在行政或司法程序中被认定为驰名商标的历史记录。
4. 商标显著性及任何与该商标有关的商品或服务的质量、信誉或其他特点:商标本身的独特性和显著性,以及通过商标标识的商品或服务质量、信誉等是判断是否构成驰名商标的重要依据。
5. 其他相关因素:如商标的市场份额、销售额、利税额等经济指标,以及商标在行业内的影响力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十四条明确规定了驰名商标的认定标准:
"认定驰名商标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一)相关公众对该商标的知晓程度;
(二)该商标使用的持续时间;
(三)该商标的任何宣传工作的持续时间、程度和地理范围;
(四)该商标作为驰名商标受保护的记录;
(五)该商标驰名的其他因素。
认定驰名商标应当遵循公开、公正的原则,综合考虑以上各项因素,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驰名商标保护的民事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也对驰名商标的认定提供了具体指导和操作规则。
驰名商标能否禁止他人在非类似商品上使用相同标志?
驰名商标,根据《商标法》的规定,是指在市场上为相关公众广为知晓并享有较高声誉的商标。对于驰名商标,我国法律赋予了其跨类保护的权利,即不仅在相同商品或服务上,在不相类似的商品或服务上,他人也不得复制、摹仿或者翻译驰名商标,误导公众,致使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
驰名商标所有人有权禁止他人在非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驰名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标志,只要这种使用可能会导致公众对商品来源产生混淆,或者减弱驰名商标的显著性、贬损驰名商标的市场声誉,损害驰名商标所有人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十三条第三款规定:“就不相同或者不相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模仿或者翻译他人已经在注册的驰名商标,误导公众,致使该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一款规定:“将与他人注册的驰名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标识在非类似商品上作为商标使用,且可能造成相关公众误认为该商品与驰名商标注册人存在某种特定联系,从而误导公众,致使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的,属于商标法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的‘误导公众,致使该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的情形。”
以上法律规定表明,驰名商标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普通商标按类别进行保护的限制,可以实现跨类保护,禁止他人在非类似商品上使用相同或近似标志。
商标法以全面保护驰名商标为核心,对淡化驰名商标的行为实行严厉打击,通过明晰的法律规定和严格的法律责任,确保驰名商标的独特性和商业价值得到有力维护。在商业活动中,企业及个人应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避免产生商标淡化行为,否则将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
-
商标侵权是指行为人未经商标权人许可,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或者其他干涉、妨碍商标权人使用其注册商标,损害商标权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依据《商标法》的规定,侵犯他人商标权的,侵权人要承担民事赔偿的责任,如果不构成犯罪的,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追究侵权者刑事责任。关于“商标相...时间:2025.05.23
-
口头达成的公司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关键在于其内容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在某些情况下,口头协议确实可以具备法律效力,但鉴于证据保存和实际执行等方面的考虑,书面形式的合同更为推荐。...时间:2025.05.16
-
商标侵权是指行为人未经商标权人许可,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或者其他干涉、妨碍商标权人使用其注册商标,损害商标权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关于“如何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构成商标侵权?”的相关问题,法头条法务整理了相关资料,听听法头条法务给出了哪些意见吧。...时间:2025.05.14
-
商标侵权纠纷是指因行为人未经商标权人许可,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或其他干涉、妨碍商标权人使用其注册商标,损害商标权人合法权益而引起的争议。关于“商标侵权纠纷中如何认定“相同”或“近似”商标?”的相关问题,法头条法务整理了相关资料,听听法头条法务给出了哪些意见吧。...时间:2025.05.14
-
近似商标侵权的判定是一个综合考量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商标的整体外观、主要部分、显著性和知名度,以及商品或服务的类别等因素。在判定过程中,应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确保判定结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如果构成近似商标侵权,侵权人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停止侵权行为、赔偿损失等。...时间:2025.04.08
-
商标制作蹭流量取名可能会构成商标侵权或不正当竞争行为,从而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和民事赔偿。因此,在商标取名时,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避免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标识,以及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企业名称、姓名等。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商标侵权”的相关问题。...时间:2025.04.08
-
商标和专利注册流程相对复杂,涉及多个环节和专业知识,费用也因不同类型和情况有所差异。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在进行商标和专利注册时,都应充分了解相关流程和费用信息,必要时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以确保注册工作顺利进行。...时间:2025.03.19
-
专利保护期限到期后,专利权将自动终止,进入公共领域。此时,原专利权人不能再依据该专利享有独占实施权,但可以考虑采取其他策略来维持其市场地位或技术优势。...时间:2025.03.01
-
声音商标作为一种独特的商标形式,具有广泛的媒介适应性和特定的有效期规定。法头条在本文将为您介绍“声音商标是否可以在所有媒介上使用?”的相关情况,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时间:2025.02.28
-
声音商标的注册流程相对复杂,且并非所有声音都适合作为商标。法头条在本文将为您介绍“什么样的声音不适合作为商标?”的相关情况,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时间:2025.02.28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