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的法律顾问
服务热线:400-668-6166
手机站

扫描二维码

进入手机站

2024年如何界定企业是否以低于成本价销售产品?

发布时间:2024.03.09 14:07:11
界定企业是否以低于成本价销售产品是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重要内容,旨在防止恶性竞争和市场秩序的破坏。对此问题的判断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的生产成本、销售价格、市场竞争状况等因素,并且必须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如何界定企业是否以低于成本价销售产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二条的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这里的“成本”主要指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包括但不限于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经营管理费用等。但同时,法规也明确了三种例外情况:一是销售鲜活商品;二是处理有效期限即将到期的商品或者其他积压的商品;三是因清偿债务、转产、歇业降价销售商品。在实际操作中,判定企业是否存在低于成本价销售行为,既要考察其定价行为的主观意图,也要结合其定价行为的具体市场环境及对竞争的影响进行客观评估。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二条明确规定:“经营者销售商品,不得违背购买者的意愿搭售商品,或者附加其他不合理的条件。经营者销售商品不得捏造、散布虚伪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经营者不得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销售鲜活商品;(二)处理有效期限即将到期的商品或者其他积压的商品;(三)因清偿债务、转产、歇业降价销售商品。”

对低价倾销行为进行处罚的具体法律条款是什么?

低价倾销行为是指经营者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以排挤竞争对手、抢占市场或在其他不正当目的下进行的销售行为。这种行为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损害了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和消费者的长远利益,因此在受到反垄断法和相关法规的严格规制。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十七条第一款第五项规定:“禁止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从事下列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五)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商品或者以不公平的低价购买商品;……”虽然这一条款主要针对的是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但在特定情况下,如果低价倾销行为导致或者可能导致该经营者获得市场支配地位,也可能适用此条款。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十四条规定:“经营者不得有下列不正当价格行为:……(二)在依法降价处理鲜活商品、季节性商品、积压商品等商品外,为了排挤竞争对手或者独占市场,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这一条款明确将非正常理由下的低于成本价倾销列为不正当价格行为,并予以禁止。

3. 商务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也对进口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进入市场并造成国内产业损害的行为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构成了我国对外贸易中反倾销的主要法律依据。

对于违反上述规定的低价倾销行为,相关执法机构有权依法进行调查,并根据情节轻重,对违法经营者采取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等处罚措施。

法律如何保护因低价倾销受损的竞争对手?

低价倾销是指某一商品的生产商或销售商以低于其正常价值的价格在国内市场或出口市场上销售产品,对其他竞争对手造成实质损害的行为。这种行为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可能导致其他竞争者因无法与之匹敌的价格而受到损失。

在,法律通过反倾销、反不正当竞争等制度保护因低价倾销受损的竞争对手。

1. 反倾销法:对于进口产品低价倾销的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规定,国内产业可以向商务部提出反倾销调查申请,商务部在接到申请并审查认为符合立案条件时,应当进行反倾销调查。如果确定倾销存在并对国内产业造成了实质损害或者实质损害威胁,可以采取征收反倾销税等措施,以消除倾销对国内产业的影响。

2. 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于国内企业之间的低价倾销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1条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如果有证据表明某企业的低价销售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受损的竞争对手有权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请求对其进行查处,并要求赔偿因其违法行为所造成的损失。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3条、第18条至第20条等相关条款。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1条:“经营者不得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一)销售鲜活商品;(二)处理有效期限即将到期的商品或者其他积压的商品;(三)季节性降价;(四)因清偿债务、转产、歇业降价销售商品。”以及第20条关于法律责任的规定。

企业在制定销售策略时,应严格遵守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相关规定,确保销售价格不低于成本价,除非符合法定的例外情形。对于涉嫌低于成本价销售的行为,市场监管部门将依法查处,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同时,企业也应当建立健全内部价格管理制度,规范自身经营行为,防范法律风险。

『温馨提示』由于不同地区的法院在审判尺度上可能存在细微差别,因此当您遇到法律问题时,我们建议您尽快咨询专业律师。法头条作为您身边的法律服务平台,汇集了全国各地3万+高效率、服务评价好的专业律师团队,您可以直接在线咨询我们,省时又省心!

相关阅读更多>>
  • 商标侵权处罚标准是多少?
    在商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商标作为企业的重要资产,承载着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市场价值。然而,商标侵权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商标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企业若想获得商标专用权,也需要了解注册商标的条件和资料要求。下面小编将详细阐述商标侵权处罚标准以及注册商标所需的条件和资料。...
    时间:2025.05.20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十项措施都有哪些?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公平竞争环境成为推动企业创新、保障消费者权益的重要基石。近期,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十项措施,进一步强化对“内卷式”竞争的整治,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则对违法行为设定了明确的法律责任。下面小编将结合最新政策与法律规定,解析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违法性及其刑事责...
    时间:2025.05.20
  • 2024年扰乱市场价格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吗?
    2024年扰乱市场价格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并会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及相关行政处罚规定的制裁。经营者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相关问题。...
    时间:2024.12.20
  • 2024年高价售卖普通物品属于扰乱市场价格吗?
    高价售卖普通物品若超出合理范围并扰乱市场秩序,将可能面临法律制裁。因此,经营者应谨慎定价,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共同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相关问题。...
    时间:2024.12.20
  • 不正当竞争行为怎么处罚?
    不正当竞争行为严重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环境,损害了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了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环境,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严格的处罚和约束。法头条在本文将为您介绍“不正当竞争行为怎么处罚?”的相关情况,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时间:2024.12.18
  • 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哪些?
    不正当竞争行为严重破坏了市场竞争秩序,损害了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了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并规定了相应的法律后果。法头条在本文将为您介绍“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哪些?”的相关情况,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时间:2024.12.18
  • 2024年商家进行价格战属于不正当竞争吗?
    商家进行价格战本身并不直接构成不正当竞争,但如果商家在价格战中采用虚假宣传、低于成本价销售以排挤竞争对手等不正当手段,就可能触犯相关法律法规,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因此,商家在进行价格战时,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竞争的公平性和合法性。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不正当竞争”的相关问题...
    时间:2024.12.18
  • 2024年景区天价菜品属于不正当竞争吗?
    2024年景区天价菜品本身并不直接构成不正当竞争,但如果景区商家在销售过程中存在虚假宣传、价格欺诈、强制交易等不正当手段,就可能涉及不正当竞争。同时,景区商家在定价和销售过程中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尊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景区特殊地位进行不公平交易或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
    时间:2024.12.18
  • 2024年虚假宣传属于不正当竞争吗?
    2024年虚假宣传明确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并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严格规制。经营者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诚实守信地开展商业活动,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不正当竞争”的相关问题。...
    时间:2024.12.18
  • 2024年哪些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
    不正当竞争行为,都受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明确规制。经营者在进行市场活动时,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保护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不正当竞争”的相关问题。...
    时间:2024.12.18
遇到法律问题,上法头条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

Copyright © 2025 法头条 厦门大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闽ICP备2021008539号

全国律师咨询热线电话:400-668-6166 网站地图

法头条
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