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
- A~G
- H~L
- M~T
- U~Z
遗嘱内容冲突怎么办?
遗嘱内容冲突怎么办?
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遗嘱是遗嘱人死亡的时候才会产生法律效力,只要遗嘱还没有生效,遗嘱人是可以随时变更或撤销前面所立的遗嘱,因此出现多分的情况并不多见,即便出现多份,内容不冲突还是可以认定有效的。但如果还是出现冲突了,那么就需要结合实际的情况。因为公证遗嘱是有更高优先级的,因此出现冲突的时候,遗嘱内容会以最后所立的公证遗嘱为准。如果没有公证遗嘱,以最后所立的遗嘱为准。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42.遗嘱人以不同形式立有数份内容相抵触的遗嘱,其中有公证遗嘱的,以最后所立公证遗嘱为准;没有公证遗嘱的,以最后所立的遗嘱为准。
遗嘱内容不真实怎么办?
如果遗嘱内容只是部分不真实,那么真实部分是不会受到影响的,继承开始的时候,还是可以对有效内容的遗产部分进行处分。但如果遗嘱内容都不真实,那么遗嘱就会被认定为无效的,也就不能对遗产进行处分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二十二条
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遗嘱必须表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受胁迫、欺骗所立的遗嘱无效。 伪造的遗嘱无效。遗嘱被篡改的,篡改的内容无效。
遗嘱公证后更改的条件?
因为遗嘱公证是需要遗嘱人本人到公证处进行公证的,其他人是不可以代替的。经过公证后的遗嘱是不可以通过其他的遗嘱来撤销或变更的,如果要更改遗嘱的,就需要再到公证处进行公证。如果修改了公证后的遗嘱,那么遗嘱就会失效,就需要再进行公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二十条
遗嘱人可以撤销、变更自己所立的遗嘱。 立有数份遗嘱,内容相抵触的,以最后的遗嘱为准。 自书、代书、录音、口头遗嘱,不得撤销、变更公证遗嘱。
以上就是关于遗嘱这一方面的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如果大家还有其他详细的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欢迎咨询法头条,这里会有各种不同类型的律师来为您提供专业的服务。
-
房产继承作为财产转移的重要法律行为,涉及复杂的法律程序与费用标准。下面小编将围绕房产继承公证所需手续及公证处收费标准两大核心问题,结合最新法律法规与实务操作,为读者提供系统性法律指引。...时间:2025.09.03
-
在处理遗产继承问题时,明确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至关重要。当第一顺序继承人无法行使继承权时,第二顺序继承人便可能登上舞台,发挥关键作用。那究竟哪些人属于第二顺序继承人呢?这一问题不仅与个人的财产权益紧密相连,还深刻影响着家庭财富的传承走向,需依据相关法律规定来准确判定。...时间:2025.09.01
-
在社会生活中,遗产继承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不仅影响着家庭财富的传承,更关系到亲情纽带的维系。2025年,遗产继承法的相关规定在过往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与完善,旨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保障公民合法权益。...时间:2025.09.01
-
随着家庭结构多元化,继子女继承权与赡养义务纠纷频发。法律对非血缘亲属关系的界定,既需保障家庭成员基本权益,也需维护社会伦理秩序。下面小编将聚焦婚生子起诉继子继承财产与继子女赡养义务两大核心问题,解析法定继承规则与赡养义务的判定逻辑。...时间:2025.08.29
-
遗产继承是家庭财产传承的核心法律问题,其分配规则直接影响继承人权益。下面小编将从继承顺序分配原则、具体比例划分、特殊情形调整三个维度,系统解析法定继承中的权利分配规则,为公众理解继承法律制度提供专业指引。...时间:2025.08.28
-
在房价高企的当下,许多父母为助力子女安居乐业,倾尽全力出资买房。可世事无常,一旦家庭关系出现变故,父母便会疑惑:出资给子女买的房,还能要回吗?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需依据法律规定,结合具体情形来判定。...时间:2025.08.22
-
在家庭关系复杂化的今天,婚内非亲生子女的继承权争议与法定继承、遗嘱继承的效力对比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下面小编将从法律条文、司法实践及社会价值三个维度,系统解析这两个核心问题,为公众提供清晰的法律认知框架。...时间:2025.08.22
-
近日,一名男子为逃避每月1500元抚养费,主动放弃百万遗产继承权,法院认定其放弃行为无效。此案引发社会对放弃继承权能否规避法定义务的广泛讨论。下面小编将从法律条文与司法实践出发,解析法院判决的法律依据,并探讨放弃继承与债务清偿之间的法律关系。...时间:2025.08.18
-
湖北黄石下陆区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遗产继承纠纷案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程某去世后留下600万元遗产,其亲生子程小某以非亲生为由拒绝继女姚小某继承。下面小编将从法律层面解析继女继承权的认定标准与遗产分配规则,为类似案件提供参考。...时间:2025.08.15
-
2025年遗属补助政策以法律为基石,通过明确适用对象、细化补助标准及强化司法保障,构建起更公平、可持续的保障体系。政策既强调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又通过动态调整与程序规范,确保补助资金精准发放。...时间:2025.08.13